智能电批结构CD500智能电批产品介绍—深圳市谱格技术有限公司

但随着中美关系逐渐走向对抗,加之疫情的反复肆虐,使得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了。除了国际关系,疫情这些外部因素,中国制造业这几年也面临着几大问题,首先是缘起于中国人口老龄化这头灰犀牛所造成的人口红利消失。这一现象在制造业中尤为明显,近几年来制造业人力成本的逐年上涨,招工越来越难已成为行业共识。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制造业从简单的加工开始,慢慢走向全球制造工厂的路,可以说是数以万计的打工人们用一颗又一颗螺丝钉拧上去的,四十多年后的当下,中国制造要面临转型的节点,同样要从一颗简单的螺丝钉做起。

在制造业生产中锁螺丝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产工序,说白了就是我们理解的拧螺丝。过去采用人工锁螺丝效率非常低,且难以保证产品一致性,尤其是在人力成本的逐年上涨,招工越来越难的趋势下,锁螺丝协作机器人以其多面手、柔性制造的特性成为锁附自动化解决方案执行机构的首选。

目前,在自动化生产中XYZ锁附模组的应用较为普遍,但随着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X

中国制造需要面对一场“替代者危机”。当然,所谓制造业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哪一国单方面的得或者失。明眼人都知道,中国制造业在追求转型升级,向更高端更先进的制造业领域迈进,而产业的转移是这个过程必须要经历的阵痛。

我们就制造不出来?究竟有没有这个能力?在“圆珠笔难题”扩散的时候,都有着我们的身影,我们就遇到了“圆珠笔难题”,中国连圆珠笔笔尖都造不出来。在中国还稳稳的坐在世界工厂的位子上时,就是前些年网上一直流传着一段言论,为何如此小的圆珠笔,其实我们已经要提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了,只不过当时中国人口红利还未吃尽,转型升级似乎也并不那么急迫。网友不仅纷纷发出疑问:上到空间站下到蛟龙。

最近一段时间,“越南替代论”甚嚣尘上,网上疯传越南外贸赶超中国深圳;制造业发展开始崛起,国际大品牌耐克,阿迪纷纷转向他们;电子产业中的三星、英特尔也在越南纷纷建厂。一时之间越南企业订单爆棚,生产排期甚至排到了下半年。

根据MIR DATABANK数据显示,2021年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中工业相关占比接近七成,其中在锁螺丝工序广泛存在的电子、家电、玩具、五金、汽车零部件等行业中协作机器人也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3C电子领域2021年协作机器人出货量更是接近4000台。

富士康的思路从后来的结果看是完全正确的,2018年6月,富士康顶着“科技独角兽”的名头以36天的速度闪电过会,登陆A股,8月发布的首份半年报显示,富士康在营收较于上年同期增长16.29%的情况下,人力成本同比下降 11.91%(不含研发人力成本)。2019年上半年人力成本下降14%,人均产值提升25%,单位生产设备产值贡献提升31%,生产利润增长10%。由此不难看出,升级自动化进行机器替代已经成为厂商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的突破口。而这也是继中国制造”圆珠笔难题”之后将要面临的又一个课题,前者解决的是能不能造的问题,而后者解决的是如何造的问题。

人力成本上涨招工难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各大厂商用工成本飙高,利润空间被压缩。面对这种窘境,许多企业都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2011年底,富士康公布了斥资上千亿元的“百万机器人”计划。按照该计划,富士康一些单调、重复的流水线工作会由机器人承担。富士康的思路是:与传统人力日复一日不间断的工作相比,工业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只需一次性的大力投入后便可获得低成本和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