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宋元至明初文化重心的江西,在长时期兴盛
宋代苏轼诗云:“我生本西南,为学慕齐鲁”,齐鲁学风为士夫文人所景仰,从中可见一斑。故有人称,山东文化是中国文化之源,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并且在随后(指秦汉以后)的历朝历代中表现虽有些起伏,但总体上可称上佳。
号称“文章节义之邦”的江西,在宋代以前,所出人才并不突出,除陶渊明之外几乎举不出其他有份量的文化名人,但在北宋中后期迅速崛起并完全取代了河南作为文化中心的位置(单就诗家而言,唐时“唐诗大家胥出中州”,至宋时,则转而为“宋诗大家胥出江西了”,唐有“李杜韩白”,三位中州人一位蜀人;宋有“欧王苏黄”,三位江西人一位蜀人),并且一直保持到明代中前期。
有专家认为,江西在中国十大文化大省中排名第三,是因为它在中华文化的极盛之期——宋明时代取得了最高成就,一批文化巨人叱咤风云,为华夏文明的进程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
山东又称齐鲁(周代齐、鲁两国均在其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诸子百家时代里表现最优异并首先崛起的文化中心,涌现了一大批至今仍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影响的文化巨子,如孔子、孟子、管子、曾子、孙子、墨子等等,他们为奠定中华文化的基脉贡献甚巨,尤其是孔子、孟子家乡,其地儒家学说思想渊源流长,亦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这可能会让很多江西人觉得意外,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了解江西背后的文化底蕴吗?
中州名人见于《二十五史》,并且在盛唐时期达到其辉煌的顶点,中州过半”的说法;这样一个人才辈出省份入选十个文化大省是不容置疑的。
河南地处中原,古称中州,其在第一个诸子百家时代表现也很突出,比如老子、庄子、范蠡、商鞅、李斯、苏秦、吕不韦、石申等也堪称那一时期出类拔萃的人物,总的来说,在这一时期河南的人才从总体质量及对后世影响上虽然稍逊于山东,但在人才数量上却占有一定优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有很多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大省,不仅传承着古代的优秀文化,也出了很多杰出的人才。网上一份“中国十大文化大省排名榜”出炉,有“文章节义之邦”之称的江西位居全国第三位。
况且宋朝是华夏文化的造极之世,宋明时期又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第二个诸子百家时代,江西文化人无疑是其中的主角。两宋时期,众多文化巨子从江右喷薄而出,叱咤风云,开宗立派,引领潮流,晏殊、欧阳修、李觏、曾巩、王安石、黄庭坚、陆九渊、杨万里、姜夔、文天祥等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这一时期也无疑是江西人文辉煌灿烂、如日中天的极盛之期,并且为华夏文化之登峰造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对中华文化的进程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元代至明初,江西文人承宋代之余烈,在正统的文化领域里,取得的成就和地位仍然首屈一指,之后也在比较高的水平上运行。
钱仲联曾云:“唐诗大家胥出中州”可为印证之一。元之前各时期河南人才数量曾长期稳居前三(绝大多数时期列第一,事迹可查者不下5000人。自秦汉以后迄北宋前期的一千多年里,据缪世鸿“历代杰出专家学者的地域分布”表,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一直稳居中国文化中心的位置,晋朝即有“天下名人,尤有甚者,总人数列第一)。
元代以来江西所产的著名文化名人有马端临、吴澄、虞集、罗钦顺、汤显祖、宋应星、魏禧、朱耷、蒋士铨、陈三立、文廷式、李瑞清、陈寅恪、萧公权、傅抱石等等,亦可称得上超超玄箸矣!这样一个在中国文化极盛之期取得最高成就的省份应该占据其中之一席。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