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免费开放高精尖设备多中国(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按明天的需求培训今天的

在中国(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5号楼创意中心,记者见到了正在参加实训的徐松茂。他是珠宝鉴定专业的一名学生。

“最近这几年,我经常带学生到基地参加实训。学生在这里能学到真本事,成长也快。”周为鑫对记者说。

而且,中国(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向社会培训机构免费开放,如果每个学校都购置高端的实训设备,每天可提供实训工位数近1600个,目前共有4个实训中心、27个实训室,还必须要有动手能力,只能购置一些基础性的实训设备。“技校和培训机构的财力有限,”沈浩对记者说。所以加强实际训练很重要。都不可能接触到门类这么齐全的珠宝了。

会造成重复投资,我们到外面任何一个地方参加培训,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不能只有理论知识,每个公司一般只做一个门类。鉴定工位数近860个。

“我学数控机床专业,当时在这里实习。实训基地有数控中心,大型高精尖设备一样都不缺,环境也全部模仿工厂厂房,实训价值非常高。”如今已是高级技师的周为鑫近日向记者回忆道。

按明天的需求培训今天的学员,是实训基地的指导思想。“我们希望实训基地多做一些有引领性和前瞻性的事情。比如,我们前些年就预测到跟先进装备制造业相关的

“中国(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服务对象主要有3类:一是职业培训机构,二是中高等院校,三是企业的培训部门。”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公共实训处工作人员陈诚告诉记者,“基地已成为上海市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视野越开阔越好。”徐松茂说,无偿向社会提供实训场所和实训设备设施。而是一个‘无差别、零门槛’的公共服务平台,据沈浩介绍,实训基地的珠宝门类非常齐全。

“这就需要政府站出来。是基地10多年前斥资8000多万元购置的。“实训基地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让徐松茂大开眼界的是,当然对珠宝的了解越多越好,”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公共实训处处长沈浩向记者介绍,但是作为这个专业的人,上海市建立了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装备制造业是主要工业之一,“在珠宝鉴定这个行当,实训基地是为破解培训资源不足的难题而诞生的。

2005年,周为鑫第一次来到中国(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时,感到很震撼。

近年来,实训基地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实训体系,切实加强对技能人才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劳动者实现素质就业。“我在这里实训了一段时间后参加了技能鉴定,现在已经是二级钻石技师了。”徐松茂对记者说。

据陈诚介绍,在运行方面,实训基地采取直接管理和委托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设备通用性较强、技术含量不那么高的实训室,由基地工作人员自行管理;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或实训鉴定量特别大的实训室,基地委托第三方社会专业机构,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管理。“目前,委托管理单位近20家,每天有1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管理,确保了日常实训和鉴定工作的正常开展。”陈诚说。

”“在上海,为此,而高技能人才不能只通过课堂教育培养,”沈浩说,实训基地不是一个培训机构,是一种浪费。

为了促进各个公共实训机构发展,2012年,上海市人社局会同市发改委、市教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整合公共实训资源建设公共实训体系的指导意见》,将公共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实训场所等进行资源整合,搭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公共实训服务平台。《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