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校企合作破解芯片“人才荒” 深圳半导体领域特色学院“+3”

2020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正式发布了设置“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通知。此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纷纷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引发广泛关注。

在11月15日开幕的2023西丽湖论坛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集成电路学院、中山大学柔性电子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算力微电子学院集中揭牌。三大高校同时布局半导体领域,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其中,中山大学柔性电子学院目标打造柔性电子领域战略科技力量,构建前沿技术创新研发高地和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基地。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集成电路学院明确将与集成电路龙头企业、一流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成为支撑深圳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端人才“桥头堡”和科技创新强引擎。

深圳理工大学(筹)则将依托中国科学院科教资源、师资队伍和教学平台,建设国内首个算力微电子学院,破除计算机和微电子之间的学科壁垒,培养一流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人才。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将有越来越多高校加入集成电路学院和相关学科建设的大潮中。而这些学院建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将业界需求与教学育人紧密结合,让更多科研项目走出高校象牙塔,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哈工大官网显示,9月19日,深圳校区召开集成电路校企座谈会,江丰电子、欧比特、格力电器、深开鸿、速腾聚创等企业悉数到场。

哈工大党委常委、副校长、深圳校区校长黄玉东在会上表示,深圳校区立足现有学科基础,紧密对接深圳“双区”建设产业需求,依托校友企业与合作企业的丰富资源,正积极筹建集成电路学院。

企业代表则建议,要将业界需求与学生课题紧密结合,校企共建实习实践、联合培养平台,携手培养定制化人才,解决更多“卡脖子”难题。同时,要促进集成电路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国产操作系统和集成电路国产化软硬件结合一体化发展。

“哈工大(深圳)将聚焦深圳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20+8’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打造国内一流、湾区顶尖的集成电路学院,形成政、产、学、研、资、用一体化的集成电路创新发展范式,为深圳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黄玉东表示。

中山大学早在2021年2月就在深圳校区成立了集成电路学院,聚焦制造工艺、装备、材料、设计工具、封装测试及产业应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攻关,计划建成专任教师80人、在校本科生400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00人的总体规模。

在此次西丽湖论坛上,中山大学加设的柔性电子学院亮相,重点聚焦有机电子、印刷电子、生物电子等优势领域,旨在打造柔性电子领域战略科技力量,构建前沿技术创新研发高地和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基地。

日前,中山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目录发布,柔性电子学院为第一年招生,下设4个专业,分别为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光电信息工程,共招10人。

在此次论坛上亮相的第三个特色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算力微电子学院,是国内首个以“算力微电子”命名的学院,由曾经的龙芯CPU、海光CPU创始人之一唐志敏担任创始院长。

深理工公众号透露,唐志敏2000年开始主持研制龙芯CPU时,就对我国的算力芯片人才缺口深有感触。

“计算机和微电子之间实际上是割裂的,计算机领域的不懂芯片设计,微电子领域的不懂计算机系统。”唐志敏认为,算力芯片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硬件模块,其中既包含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的最新技术,也需要底层软件支撑,而我国在学科设置时将二者放在不同的学科体系,造成了学科壁垒。

唐志敏透露,虽暂未重新编写教材,但在讲课方式上会做调整,重视实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将动手能力、对系统的认知、对芯片底层的认知都建立起来。

同时,学院将加强与海光、龙芯、寒武纪等算力芯片研发龙头企业合作,邀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人担任老师,并让学生在产业一线得到实际锻炼。

中国半导体协会曾预测,2022年我国芯片专业人才缺口超过25万人,到2025年,这一缺口将扩大至30万人。

毕马威去年四季度曾对151名半导体企业高管进行调查,结果也显示,人才是半导体高管层最热门的话题,包括缺乏熟练工人、吸引和留住人才困难在内的人才风险,将是未来三年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作为我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品的集散中心、应用中心和设计中心,集聚近600家集成电路企业的深圳,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更加急迫。

借着“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设置一级学科的政策东风,国内高校集成电路相关学院如雨后春笋。而早在学科设置前,2019年1月,教育部就批准南方科技大学组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取名“深港微电子学院”。

深港微电子学院院长于洪宇此前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学院希望立足深圳,让更多科研项目走出高校的象牙塔,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几年来,深港微电子学院与中兴微、Arm中国、江波龙、国微集团、紫光同创、国电科技等集成电路企业合作,联合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联培研究生,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等。

例如,该学院与Arm中国共建的“南方科技大学- Arm中国先进芯片设计联合实验室”,将Arm系列设备用于支持学校相关移动计算、数字系统设计、微机原理、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建设,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纵观此次西丽湖论坛上揭牌的三个特色学院,“校企合作”是最明显的共性表述。

“深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企业一手培养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入职后与企业的契合度高。”于洪宇认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曾预测,未来会有更多高校加入集成电路学院和相关学科建设大潮中,需要把握好“度”,不能一拥而上。

他建议,相关学院不是“推倒重建”,而是要促进与已有院系和学科的交叉联动,例如芯片涉及的制造、材料问题,对应可寻求已有的物理系、化学系等。

留言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