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洋马甲”的马可波罗冲刺IPO面临存货高企毛利率下滑2023年3月17日

近年来,马可波罗逐渐开始加大经销渠道的力度。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马可波罗经销收入分别为32.58亿元、35.87亿元、50.29亿元、23.4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40.15%、41.83%、53.87%、55.67%,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披露的数据,2019年、2020年,马可波罗的主营业务收入占行业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实现总营收金额比例分别为2.64%、2.79%。在行业集中度很低的情况下,马可波罗市占率第一。

披着“洋马甲”的马可波罗多年发展后,成长为高端瓷砖、广东砖的代表性品牌。

卡在了“受理”阶段多时的马可波罗2023年3月2日更新招股说明书,拟登陆深市主板。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马可波罗应收账款分别为19.21亿元、21.66亿元、22.43亿元、21.8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马可波罗存货规模一直比较大,2019年末至2022年6月末,马可波罗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7.36亿元、19.41亿元、23.66亿元、22.90亿元。

马可波罗表示,如果未来房地产调整加剧,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或将会使该公司面临房地产市场波动引起的业绩下滑与资金回款的风险。

2021年,自称是代理商的王小燕对马可波罗进行了实名举报,直指马可波罗虚假宣传。然而,马可波罗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第一时间删除了报道中涉嫌虚假宣传的视频。

马可波罗自主研发的三大核心技术产品——曲面岩板、3mmSPT 智能抛光亮面岩板以及 AI 随机无限连纹产品,均为卷到极致的岩板系列。

招股书显示,其余皆为地产企业。其中,三年半累计销售收入为23.23亿元。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除华耐家居和实控人控制的唯美装饰外,恒大地产始终在前五之列,马可波罗的前5大客户当中,

建陶行业与房地产行业休戚相关。过去几十年间,房地产行业成就了一大批建陶品牌。

马可波罗也表示,若未来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或原材料、能源价格、人力成本持续上升,而该公司在新产品研发、产能布局、品牌渠道建设、绿色制造等方面不能保持现有竞争优势或不能有效控制成本,或者不能将相关成本及时向下游转移,将面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从而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乘着基建、房地产行业的“东风”,建陶行业近20年迅速发展,当时的窑炉被业内人士称为“印钞机”,我国的建陶行业也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陶瓷砖生产、消费与出口国。2018年开始,全国瓷砖产量持续下降,瓷砖产业出现产能过剩、库存积压、销量下降、价格战。

“岩板”产品曾被誉为“全村的希望”,它几乎出道即巅峰,很快就进入到“高库存”“价格战”的残酷内卷阶段。2020年,岩板可以轻松做到上千元/㎡的售价,两年后几十块/㎡的特价岩板随处可见,其内卷程度不亚于《鱿鱼游戏》。

不过,马可波罗的毛利率却在下滑,2022年上半年,其毛利率为35.54%,较2019年的47.11%下降11.57个百分点。

不过,地产业务结算周期较长,加之近年房地产下行影响,马可波罗的应收账款一直居高不下。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马可波罗坏账准备余额分别为2.67亿元、3.08亿元、6.19亿元、7.05亿元。

马可波罗瓷砖上海区域的代理商上海奥博贸易有限公司